会计成本核算指企业将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各项耗费,按特定对象进行归集、分配,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活动。其核心目标是为成本控制、产品定价和绩效评价提供数据支撑,通过归集实际支出(原料、人工、费用等)、按对象精准分摊,实现成本透明化,最终服务于降本增效与科学决策。
以下就是成本核算的八种计算方法:
01移动加权平均法
这是平均法下的一种存货计价方法哦。企业每次存货入库,都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用这个新成本确定领用或发出存货的价格呢。它在永续制下也叫加权平均法。
计算公式是: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 + 本次收入商品金额) /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 + 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举个例子,期初有 300 件,价值 2 万。8 日购入 200 件,2.2 万,10 日发出时,总共 500 件,4.2 万,加权平均单价就是 4.2 万 ÷500 = 84 元。10 日发出成本就是 400×84 = 33600 元,10 日余额 100 件,8400 元。从 10 日到 28 日第二次发出,期初是 10 日余额,入库 300 件,2.3 万,总共 400 件,3.14 万,加权平均单价 3.14÷400 = 78.5 元,28 日发出成本 200×78.5 = 15700 元,28 日余额 200 件,15700 元,28 日到 31 日没发出,31 日余额 400 件,金额 15700 + 25000 = 40700 元。全月发出存货成本 33600 + 15700 = 49300 元。这种方法算出来的商品成本准,但计算量大,适合经营品种不多、前后购进商品单价相差大的商品流通企业。
02全月平均法
它是以本月期初数量和全部进货数量为权数,算出本月存货平均单位成本,再以此算本月发出存货成本和月末库存实际成本,常用于生产企业产成品、半成品和原材料成本核算。
加权单价 =(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03先进先出法
物料发出按入库时间先后,先入库先发出。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接近现行市场价值哦。
比如库存为零,1 日购入 A 产品 100 个单价 2 元;3 日购入 A 产品 50 个单价 3 元;5 日销售发出 A 产品 50 个,发出单价就是 2 元,成本 100 元。对销售来说,先得的存货先卖,存货价值接近重置价值。物价上涨时,会有较低销货成本和较多盈余,但这种方法工作量大,物价上涨时会高估利润和库存价值,物价下跌时会低估。
04后进先出法
和先进先出法相反,物价上涨时,能让当期成本升高,利润降低,减少通胀影响,不过我国现在不允许用它后续计量啦。
比如 2012 年 3 月 1 日买 A 产品 3 个,单价 8 元 / 个;3 月 5 日买 9 个,单价 7 元 / 个;3 月 9 日买 2 个,单价 10 元 / 个。3 月发出 8 个,先进先出计价 3×8 + 5×7 = 59 元,后进先出计价 2×10 + 6×7 = 62 元。
05个别计价法
也叫个别认定法等,对发出存货分别认定单位成本和成本。适用于有明显标志、数量少、价值大的存货,像珠宝、名画等贵重物品。
发出存货实际成本 = ∑各批(次)存货发出数量 × 该批次存货实际进货单价。
某工厂领用 A 材料 2000KG,1000KG 第一批入库单位成本 25 元;600KG 第二批入库单位成本 26 元;400KG 第三批入库单位成本 28 元,发出成本就是 1000×25 + 600×26 + 400×28 = 51800 元。这方法准确但操作工作量大哦。
06计划成本法
存货日常按计划成本计价,设“材料成本差异” 科目登记实际和计划成本差额,月末分摊调整。适合存货品种多、收发频繁企业。
比如物品 A,计划成本 120(暂估入账),实际成本 100,差异 20 要结转。
07毛利率法
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前期或本月计划毛利率匡算销售毛利,再算发出存货成本。适用于经营品种多、月度算成本难的企业,但全商品综合毛利率受因素多,结果不太精确,一般季度头两个月用,季末要用其他方法调整。
毛利率 = 销售毛利 / 销售净额 * 100%,销售净额 = 商品销售收入 - 销售退回与折让,销售毛利 = 销售净额 × 毛利率,销售成本 = 销售净额 - 销售毛利,期末存货成本 = 期初存货成本 + 本期购货成本 - 本期销售成本。
某批发公司 2008 年 4 月初 A 类商品库存 50000 元,本月购进 50000 元,销售收入 111000 元,销售退回和折让 1000 元,上月毛利率 20%,本月销售净额 110000 元,销售毛利 22000 元,销售成本 88000 元,库存商品成本 12000 元。
08零售价法
按存货成本与零售价格比率估计存货成本,在零售商企业广泛用,可在多种成本流动假定基础上用,也可结合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美国那边公认会计原则和税法都认可,能提供准备报表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