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源 | 环球人力资源智库(ID:ghrlib)
作 者 | 秋天
最近,2025新财富500创富榜震动商界—— 字节跳动断层夺冠,张一鸣成为新一届中国首富。
这个成立仅 14 年的科技巨头,旗下 TikTok 在全球 150 多个国家拥有超 10 亿月活用户,其全球化渗透率甚至超过了老牌科技企业。
当众多互联网公司陷入增长停滞时,字节跳动员工人数已突破 10 万,势头丝毫未减。
这一切成就的背后,是创始人张一鸣独特的人才管理哲学。
张一鸣素来有"头条第一 HR"的名声,他过去十年时间面试超 2000 人,对人才筛选有一套自己的见解。
张一鸣的选人策略
1、好奇心
"下班铃响不是学习的终点",这是张一鸣常对新人说的话。
张一鸣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
刚到腾讯时,他不仅吃透后端代码,还主动帮新人讲解系统架构,甚至研究产品逻辑。
这种打破专业边界的好奇心,让他在两年内从普通工程师成长为部门负责人。
2、对不确定性的乐观
2012 年头条刚起步时,张一鸣在全员会上提出 "日活 1 亿" 的目标,台下不少人私下嘀咕:"大公司都没做到,我们凭什么?"
但他始终相信,"看不清全貌的事,才值得全力以赴"。
他常说:"怕输的人永远赢不了,对不确定性保持兴奋,反而能在试错中找到新路。"
3、不甘于平庸
"很多人毕业后就给自己设了玻璃顶",张一鸣直言他见过不少名校毕业生,入职后把目标锁定在 "解决北京户口"" 买套经济适用房 ",把主业做成了副业。
相反,字节某业务负责人刚入职时,主动接下没人愿意碰的边缘项目,别人觉得 "能维持就行",他却熬夜优化算法,硬生生把用户量从 10 万做到千万。
4、延迟满足感
两个技术天赋出众的年轻人,却总在项目交付时掉链子—— 张一鸣举了一个令他印象深刻的例子。
他们总觉得 "同事不如自己",基础工作懒得做,协作时摆架子,结果 "能力顶尖,贡献垫底"。
能把小事做透的人,才接得住大事。
10 万人的管理哲学
字节跳动员工人数早已突破了10 万,该怎么管理如此庞大的队伍?
字节的做法是通过持续的人才盘点,让组织始终保持小公司的敏捷性。
1、业务负责人即 HR
字节跳动独创 "业务负责人必须精通人力资源" 的制度。
每个事业部老大不仅要懂业务,还要掌握识人、用人、育人的能力,促使管理者在战略决策时同步思考人力资本布局。
并且字节官网常年开放 200+HRBP 岗位的招聘。
2、动态人才九宫格:精准识别高潜人才
字节跳动每月进行一次人才盘点,对员工进行评估。
评估包含四个维度:项目贡献、能力成长、价值观匹配度、未来潜力。
通过量化评分,员工被分为"明星""潜力股""稳健型""待发展"四类。
3、内部活水机制
为避免大公司常见的 "部门墙" 问题,字节跳动建立了内部活水系统。
员工可以自由申请跨部门岗位,无需原部门批准,来促进了人才的合理流动。
数据显示,字节跳动每年约有 15% 的员工通过活水系统实现岗位转换,许多创新项目正是在跨部门协作中诞生的。
4、战略导向的人才库
字节跳动的人才库不仅记录员工的基本信息,还包含其技能标签、项目经验、成长轨迹等数据。
当公司启动新业务时,HR 可以通过人才库快速匹配具备相关能力的候选人。
普通公司做人才盘点:从试点到进化
普通公司 HR 学习字节做人才盘点,核心不是复制其复杂体系,而是借鉴 “战略对齐、管理者主导、动态落地” 的底层逻辑,结合自身资源提炼可落地的方法。
1、先搞清楚“我们要盘什么人”
字节的人才标准聚焦“未来成长性”,但普通公司不必一开始就追求复杂模型,而是先明确两层核心标准:
·显性层(易评估):以业绩为基础,但不只看 KPI,还要结合 “对业务的实际贡献”
·隐性层(抓重点):不用覆盖太多能力,聚焦 1-2 个与战略强相关的核心特质。
2、把管理者推到“盘点主角” 位置
HR要推动高管和业务负责人开 1-2 次共识会,用大白话列出“我们公司的优秀人才必须具备什么”,比如 “能主动补位解决跨部门问题”“敢试错且能总结经验”,形成朴素但清晰的标准。
3、盘完之后用起来
梯队建设:从“高潜力” 格子里挑人,给他们 “试错机会”
短板补位:对“低业绩但有潜力” 的人,要进行 “针对性培养”;对 “业绩差且潜力低” 的,HR 要推动管理者明确改进期限,避免 “养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