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网络
"独行者快,众行者远。"当项羽单骑冲阵的豪迈化作垓下悲歌,刘邦构建的人才生态却让张良的智谋、萧何的治术、韩信的兵锋相映成辉。
哈佛商学院教授琳达·希尔在《成为管理者》中指出,领导力的终极考验是"培养出能够培养他人的人"。这或许就是"会带人"最深刻的注脚:真正的领导者,永远在让自己变得“多余”的过程中,缔造着超越个人的价值。
接下来,将深入探讨如何成为一个“会带人”的管理者。
“会带人”的管理者三大核心特质
一个会带人的管理者,不仅能高效完成任务,更能激发团队潜力、凝聚人心,帮助员工成长。
以下是其核心特质:
01/03
方向感
在现代管理中,方向感是管理者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之一。它不仅决定了团队能否高效达成目标,更影响着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忠诚度。心理学家丹尼尔·平克在《驱动力》一书中指出:“人们需要明确的目标和意义,才能保持动力和积极性。”
方向感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短期的项目管理中,更在于长期的团队建设和个人发展。当管理者能够清晰地传达目标的意义和价值时,团队成员不仅会更加投入,还会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动力。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指出:“管理者的任务不是管理人,而是激发和释放人的潜能。”方向感正是这种激发和释放潜能的关键工具。
在实际管理中,方向感可以通过两种具体工具来实现:望远镜和地图。
- 望远镜:将抽象目标转化为具体意义
管理者需要像使用望远镜一样,帮助团队成员看到远方的目标,并看到背后的价值,从而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具体方法:
明确目标的价值:在设定目标时,不仅要说明目标的具体内容,还要解释其背后的意义。例如,管理者可以这样表述:“冲刺销量不仅是数字,更是帮用户找到好产品,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定期沟通目标:每周同步一次“我们为何而战”,确保团队成员始终清楚目标的意义和价值。 - 地图:把大目标拆解为阶段性任务
管理者还需要像使用地图一样,将大目标拆解为具体的阶段性任务,这样可以让团队成员清楚地知道每一步应该做什么,从而提高执行效率。
具体方法:
拆解大目标:将大目标分解为小的、可操作的阶段性任务。例如,将“月目标”分解为“每周关键动作”和“每日优先级”,确保每个成员都清楚自己的任务。
简化复杂任务:对于复杂的任务,采用“三步法”简化: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这样可以确保任务的清晰性和可操作性。
02/03
激发动力
在现代管理中,激发动力是管理者的关键任务之一。管理者不应仅仅是命令的下达者,而应成为团队成员动力的“能量放大器”。心理学家丹尼尔·平克在《驱动力》一书中指出:“人类行为的三大驱动力是自主性、精通感和目的感。”通过激发团队成员的自主性和目的感,管理者可以有效提升团队的动力和创造力。
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一书中也强调:“成长型思维的人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和学习来提升。”通过给予团队成员足够的空间和信任,管理者可以培养他们的成长型思维,从而提升团队的整体表现。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管理者的任务是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通过简化管理流程,倾听团队成员的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性和支持,管理者可以更好地激发团队的潜力。
那么,该怎么激发动力?
- 听需求:用“三问法”激活对话
管理者需要倾听团队成员的需求,通过有效的对话激活他们的内在动力。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是使用“三问法”:
1.“你怎么看?”
2.“需要什么支持?”
3.“我能做什么?”
这些问题不仅让团队成员感受到被尊重,还能激发他们的自主性和责任感。例如,当团队成员提出一个新想法时,管理者可以这样问:
“你怎么看这个方案的可行性?”
“你需要哪些资源或支持来实现它?”
“我能做些什么来帮助你?”
通过这种方式,管理者不仅鼓励了团队成员的积极参与,还为他们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 给空间:允许成员用70%成熟度的方法做事
管理者应该给予团队成员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能够尝试新的方法和策略。可以通过允许团队成员在70%成熟度的情况下主导项目,来培养他们的成长型思维。
例如,管理者可以这样说:“这个方案你主导,我只把关风险点。”这样既给予了团队成员足够的自主性,又确保了项目的风险可控。 - 扛责任:问题发生时先说“我的责任”
在团队中,管理者应该勇于承担责任,而不是推卸责任。当问题发生时,管理者应该先说“我的责任”,而不是指责团队成员。
例如,当项目出现延误时,管理者可以这样说:“是我没提前协调资源,导致项目进度受到影响。”
相反,在成功时,管理者应该强调团队成员的功劳,例如:“这个项目的成功离不开你们的努力和智慧。”
通过这种方式,管理者不仅增强了团队成员的信任感,还提升了团队的整体凝聚力。
03/03
种下未来
在现代管理中,种下未来是管理者的一项重要职责。管理者不仅要解决眼前的问题,更要培养团队成员成为未来的解题人。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指出:管理者的任务是培养未来的领导者,而不仅仅是解决当下的问题。
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团队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执行力,更依赖于成员的持续成长和创新能力。管理者如果只关注短期目标,而忽视了团队成员的长期发展,可能会在短期内取得一些成果,但长期来看,团队的潜力将无法得到充分释放。
因此,管理者需要从“解决问题”转变为“培养解题人”,通过传授方法、提供机会和鼓励创新,帮助团队成员提升能力,实现个人与团队的共同成长。具体可以这么做:
- 教方法:用“照镜子反馈法”
管理者需要教会团队成员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仅仅是直接给出解决方案。一个有效的方法是使用“照镜子反馈法”:
你做得好的3点:肯定团队成员的成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可以优化的1点:指出一个可以改进的地方,避免打击团队成员的积极性。
我的建议:提供具体的建议,帮助团队成员改进。
这种反馈方式不仅能够让团队成员看到自己的优点,还能够明确改进的方向。
例如,管理者可以这样反馈:“你在项目中表现得很好,沟通能力强,时间管理也很到位,团队协作也很出色。不过,我觉得在数据分析方面还可以再细致一些。我建议你可以多学习一些数据分析工具,这样能更好地支持你的工作。” - 搭台阶:按能力匹配挑战
管理者应该根据团队成员的能力,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挑战。
对于新手,可以分配“80%熟悉 + 20%新任务”的任务组合,这样既能让他们在熟悉的领域保持信心,又能逐步拓展他们的能力边界。
对于高手,则可以提供“创新试验田”,让他们有机会尝试新的方法和策略。
例如,管理者可以这样安排任务:“凯文,你已经很熟悉这个模块了,这次我给你增加一个新任务,尝试用新的技术来优化一下这部分功能。我相信你能做得很好。” - 推上台:定期让成员替你做件事
管理者应该定期让团队成员承担一些重要的任务,比如主持会议或对接客户,并在事后进行复盘。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团队成员的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例如,管理者可以这样安排:“罗杰,这次会议你来主持,我会在旁边协助。会后我们一起复盘,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总结
优秀的管理者深知,管理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核心在于激发人的内在动力,让平凡人做出非凡之事。
这需要管理者从传统的管控思维转变为赋能思维,从单纯的做事转变为育人,从消耗团队转变为创造团队的“成长复利”。
- 通过用“望远镜+地图”引领团队,建立方向感
- 做团队的“能量放大器”,从而激发动力
- 从“解决问题”到“培养解题人”,为团队种下未来
通过方向感、点燃动力和种下未来,管理者可以更好地引领团队,实现个人与团队的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