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HR公司而言,每年的3月和4月都是人才流动最为频繁的时段,这无疑是一件令人心痛的事。
但痛苦归痛苦,在员工说再见的时候,作为专业的HR,一定要做好“离职面谈”。
伯克公司进行的研究表明:91%的财富500强公司进行离职面谈。
离职面谈是挖掘离职员工宝贵价值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安抚被迫离职员工的有效途径。
对于离职面谈的那些实际困难,我想大家都感同身受。
但是不管有多大的难度,我们HR必须认真地对待。因为它与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息息相关,也可能是给我们自己挖坑,法律纠纷、雇主品牌这些问题都等着我们。
带着视角,离职面谈对于内部管理来说同样是一个改善的机会,对员工的反馈,多多倾听,可以帮助大家了解实际业务情况并找出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接下来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策划一次高品质的离职面谈活动呢?究竟要谈什么,什么时候谈,怎么谈?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我离职面谈的4个策略。
01
人员类分别
“人员分类别中”这一概念意味着基于不同人员的种类和特性,以及工作优化的需求和焦点,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并在必要时,根据人员的种类和特性来设定面谈的目标和策略。
那么该如何对人员进行划分?
图源/pexels
首先,我们可以将其分类为“主动离职”与“被动离职”。当涉及到主动离职时,离职面谈的核心目标是留住有才华的人并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原因,若被动离职的焦点一般集中在传达政策和回避争议上。
在通用电气,开展离职面谈之前,会结合人才盘点结果,按照“人才稀缺性”与“业务能力”,将员工分为九大类别;在阿里巴巴中,还会根据“业绩”和“价值观”把员工比作5种动物,对员工分类不一样,离职面谈对象就不一样。
另外,一些企业还按员工在岗时间划分,如在入职后两周内离职,则在离职面谈时着重了解其入职体验,招聘流程等;如果是3个月内离职,会重点关注团队融入、新人辅导等方面;如果是半年左右离职,会重点讨论上级管理、工作安排等问题。
02
目标分重点
“目标分而治之”的理念意味着在有限的离职面谈时段内,做出选择,力求达成最关键的1-2个目标。
那么,目标应该怎么取舍呢?
除了“挽留优秀人才”、“发掘离职原因”两大目标之外,我们还能列举很多,比如对于主动离职员工,我们希望了解未来去向、达成合作意向,排除负面情绪,瞭解业务过程/管理动作。对被动离职的雇员,希望能获得雇员的谅解,传递补偿政策及避免劳动纠纷。
对于这些目标,我们可以按照“过去--将来”、“认清真相--转变心态”构建一个目标分析框架,按照“知道以前的真相”、遵循“转变以往的心态”、“知道将来的真相”和“转变对未来的心态”的逻辑顺序,并结合人员的分类,对离职面谈的目标进行了整理:
比如,对于因为新的机会而主动离职的员工,我们开展离职面谈,首先需要“知道以前的真相”,即部门在人才发展、在人才激励方面有何具体措施来评判企业内职业吸引力为何不及外;在此基础之上,尝试“改变过去的态度”,做出职权范围内的承诺,进而挽留优秀人才。
又如,对因个人问题消极离职的职工,在进行离职面谈时,有必要先说明辞退缘由并举出能被职工所接受的有关证据,争议问题的化解,二是离职补偿政策的明确传达,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规避劳动纠纷。
离职面谈还没有正式开始,只有明确清晰的确立目标,才能制定正确的战略,随时把握主动。
03
沟通分阶段
所谓“沟通分阶段”,就是离职面谈并非只有一次,可以在员工离职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接受几次面谈,分别采用不同的策略,实现不同的目标。
对于主动离职的员工,我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阶段1:出现离职意向
·特征:员工有离职的念头,但还没有付出实际行动,压垮骆驼最后的稻草还没有发生。
·目的:要留住一个员工最好赶在他们作出离职决定前完成,因此这个阶段正是留住优秀人才的最佳时期;等到员工正式提出离职申请,再想通过离职面谈挽留人才,成效往往不大,所以我们需要关注员工异常表现,通过面谈,及时发现问题,消除负面因素,排解负面情绪。
·措施:什么不正常的业绩预示雇员有离职的危险?比如工作状态下滑、频繁请假、背着同事接打电话、眼神不够坚定、很难看到笑容、回避向上沟通等等。
目前还有很多技术手段来帮助我们进行评判,例如IBM根据员工的上网行为,过去的表现等指标来建立员工离职的预警模型,腾讯还将对员工知识文档下载量进行分析以判断其离职可能性。
在面谈中,我们可以按照FIRST模型展开:
Fact:陈述自己观察到的、员工异常表现的事实。
Influence: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将会造成什么结果,尤其是对个人产生的影响。
Reason:探寻原因,困扰你的是什么?你希望改变的是什么?
Solution:联合制订行动方案协助员工解决各种问题;如果是由于上级领导管理原因,可以表达感谢,感谢员工能反馈真实想法,做出调整管理风格的约定。
Trust:表达支持与信任,为员工输入能量。
阶段2:提出离职申请
· 特点:员工离职想法已经成熟,去意已决;
·目的:这时的离职面谈、试图挽留都来不及了,能抓住时机、洞察离职的原因、反思管理的改善、安排工作交接。
·措施:员工递交离职申请去意已定,最怕的是上级领导不答应,再相见十分难堪,因此不妨学惠普对离职员工的“气度”:不责不强,痛快放人,握手话别,力求合而为一,散而不散,唯有消除职工的疑虑,才有可能把他们的心里话导出来。
此外,在这一阶段,为了说服高层领导同意我们的离职决定,员工通常愿意详细说明离职的具体原因。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一机会,避免因准备不充分而草率行动,例如,职工在那天下午递交离职申请时,领导看了后马上过来让其交谈。
阶段3:离职交接,直到完成离职程序
· 特点:员工即将离开,不再存在顾虑,或许尚存些许不舍
· 目标:这个阶段是改善员工感受、留下良好印象的关键,如果对于离职原因还有疑问,也可以继续挖掘。
·措施:这一阶段主要用于工作的交接和离职手续的办理,时间可能短至三五天,长至几个月。如果重新安排正式的离职面谈,特别是让员工对不熟悉或不信任的人进行面谈,这通常会引发员工的抵触情绪。所以这个时候,“非正式面谈”就要发挥作用。
什么是“非正式面谈”呢?举个例子,惠普会在员工离职时,通常会举办一个告别仪式,邀请与该员工比较熟悉的同事参加,比如老领导、老同事、培训老师等,并送上一份纪念性的小礼物,不仅能够制造记忆点,增进人际情感,而且可以通过谈话,进一步了解员工的真实感受。
阶段4:已经离职之后
·特征:工作责任与心理压力逐渐消失、情感联系犹存。
· 目标:追踪人才动态,了解真实想法,建立合作机会。
·措施:对关键人才可经常保持联络,如阿里在优秀员工卸任后3个月内再给员工打电话了解员工当前动态等,倾听他们给企业的忠告与思考,也许在沉淀了一段时间后,就应产生不同的想法。
对于被动离职的员工,我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阶段1:产生被动离职缘由
· 特点:由于公司业务和经营或员工能力态度等原因,导致被动离职缘由产生。
· 目标:对于因公司经营问题导致的被动离职,我们面谈的目标,就是阐述真实情况,争取员工理解,速战速决,避免引发恐慌;
对于因个人原因导致的被动离职风险,我们需要及时开展反馈,约定改进计划,为他着想,帮助员工胜任工作,正如孔子所言,不教而杀谓之虐。
尤其指出的是,这一过程中要关注的是程序的正当性,如是调岗还是培训职工,同时还要关注证据确凿的情况,如谈判订立业绩承诺书,公布业绩考核标准和留存职工参训记录。
阶段2:提出被动离职要求
·特征:这一阶段的雇员明白他们一定会离开,但他们还是想在最大程度上为权益而战。
· 目标:妥善处理,避免引发纠纷。
许多中小企业为节约经济补偿和避免背裁员这一锅端,通过多种途径希望正式员工自愿辞职和HR离职交流,这种状况易引发劳动纠纷,职工感到理直的同时自然就气宇轩昂,与其用硬的、恶劣的信誉,倒不如以情感人,争取职工的谅解和支持。
04
面谈分策略
所谓“面谈分策略”,就是通过各种方式,让员工在离职面谈中愿意表达、真实表达。
1. 明确表示尊重员工选择:
为了消除离职员工的担忧,这是至关重要的首要步骤。即使你真心希望能够留住他们,也应该在第一时间展现出对他们选择的尊重,否则你可能会与员工产生冲突,导致更大的不满。
2. 获取员工真诚表达的承诺:
表现出尊重的态度后,正式安排好离职面谈前,可指导员工作出承诺。例如,接到您的辞职我觉得很后悔,但我尊重您的决定,我将安排时间和您面谈。我想请您谈谈我的真正想法好吗?
3. 选择信任、熟悉的人开展面谈:
离职面谈这件事情,人力资源部门不是孤立地在做,而是在与业务部门密切、充分地沟通下进行的;员工在不涉及利益关系而自己又相信熟识的情况下,比较容易得到安全感和打开心扉,同时容易消除对人际关系的担忧,因此由谁来进行面谈就显得尤为重要。
4. 准备一份纪念性的礼物:
收到礼物心情总会变好,什么样的礼物适合送给离职员工呢?第一和员工自己有关,第二能摆一摆,常看常新,如把员工某工程的图片洗一洗,做个相框,或企业通用礼品,但能写出临别赠言来,破冰效果超理想。
5. 跳出原有的工作环境:
原来工作环境下,大家的一言一行也都是一种“工作模式”.什么东西能向领导、公司讲,什么话不能讲,都要谨慎,此时比如走出办公室,坐到咖啡馆里,或一起到公园里走走玩玩,都可以帮员工从原来的工作环境中跳出来,打开自己的心。
6. 充分做好面谈的准备:
离职面谈进行之前,除需清楚列出面谈目标和清楚要谈什么外,还必须作好准备工作,如:复习员工履历背景等,参与项目经历,调阅以往考评记录,发现员工高光亮点并预判离职潜在原因。
7. 降低回答问题的难度:
比如同样是针对离职原因进行提问,我们可以直接询问对方,你是因为什么原因离职?这是开放式的问答题,也可以变成难度更低的选择题。例如,离职的原因通常可以被分类为四种:外部的机会型、公司的原因、家庭的原因和个人的原因。员工可以将这些因素制作成卡片,从中选择1-2个进行深入探讨。
05
最后,但最重要的是同理心
无论我们所拥有的技术和方法论有多好用,面对离职这个话题,我想主要是同理心、换位思考、特别是员工与上级主管之间的心理情感。
大多数公司都将离职面谈定位于雇员递交离职申请后,离职手续办妥前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员工心里想的是什么呢?我们可以设身处地回顾一下。
做为一名职工,自从递交了离职申请后,我就想快点搞定,快点离开,怕上级领导的不答应,怕某一项工作没上交,怕同事相见多不好意思。尽管员工可能想要分享他们的真实观点,但他们也会对人际交往感到担忧。当他们说完这些后,是否会有人去找他们的上司或同事进行询问和调查呢?这样会不会给他们带来麻烦?他们会不会觉得,是自己在背后打小报告啊?
所以对待离职面谈,尤其是和自己不熟悉、不信任的人进行面谈,员工多是惜字如金,随便讲讲,都是官话套话,敷衍对付。
相对应的,上级主管收到离职申请之后,通常会有反应是什么?无外乎三种:
一是感到没有谈论的必要,要离开就要离开;二是意料之中,心里早有准备,离职面谈只是走个流程,泛泛而谈,结果变成叙旧聊天,缅怀过往,难以实现离职面谈的具体目标;三是出乎意料,于是第一时间找到员工沟通,尝试挽留,沟通无果,才会寻求BP帮助。
员工递交了离职申请后,原本担心领导不会给予采纳,因此在首轮交流中,出于对上级领导的劝说,都愿意对离职原因进行详细说明并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
原来是领导由于专业训练不够或者沟通经验不足而白白错过了机会。所以第二轮沟通,只会让员工感觉抵触,有完没完啊?谁会再重复这些话?
简单地说,HR若将离职面谈看成是走过场的行为,那么往往分分钟过去。但如果想让它发挥作用,它就不那么容易,涉及多方面信息的收集、关系的权衡、心理的博弈,以及一些沟通技巧等等,需要我们修炼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