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思维始终贯穿商业创新
简单而言,商业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是开创一门全新的生意,亦或是为企业寻觅一条新的赛道、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中,创新已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传统的商业模式和市场竞争格局日益受到挑战,企业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机会和发展路径。商业创新不仅仅是推出新的产品或服务,更是对商业模式、市场定位、运营流程等方面的全面革新。通过创新,企业可以开拓新的市场领域,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从而实现业务的增长和利润的提升。同时,商业创新也有助于企业提升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1、设计思维与商业创新
我觉得创新这件事情跟教育一样,首先你得知道有哪些工具和流程。
目前在中国只有非常头部的公司开始很深入地使用设计思维,他们非常相信方法论的力量,会很深度地介入这个东西。
IDEO是全球知名的设计公司,他的创始人大卫凯利就是设计思维的应用者和推广者。他把这套理论变成了工具,用于给客户去做咨询。他最出名的作品就是帮苹果公司设计了第一款鼠标,让苹果因此名扬天下。
IDEO在中国也有三家非常成功的案例,分别是华为的mate系列,方太的水槽洗碗机,华润的商业地产。
总的来说,设计思维的应用领域很广,但基本上都是在做产品服务从0到0.5的早期解决方案。
简单来说,设计思考可以帮助我们先找到一个有商业可能性的需求,然后找到一个产品来满足这个需求。
从设计思维的角度来看,从 0 到 1 共分为六步。第一步是进行理解,深入了解相关背景、需求和目标等;第二步是展开观察,细致观察目标对象的行为、环境等方面;第三步则是定义出具体的问题,明确需要解决的核心要点。接下来的三步,首先是为解决方案制作原型,将抽象的想法转化为具体的模型;然后进行测试验证,检验原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最后得出一个成果,即经过不断优化和完善后的最终解决方案。这六个步骤相互关联、循序渐进,为创新和问题解决提供了一套系统而有效的方法。
从这六个维度去设计问题,再把这六个维度的问题收集回来,最后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导出来答案。
2、中国的商业创新现状
这里提供两份报告给大家,让我们来看看中国的商业创新现状。
报告1:《全国科技创新百强指数报告》
在5月份,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出了一份《全国科技创新百强指数报告》。从行业上来看,中国的五百强主要还是在制造业,因为科技创新还是优先体现在制造产品的领域。
在我们一般的认知力,创新这件事儿肯定还是民企会多一些,实际上这个报告中的数据是“民企:国企=249:252”,差不多一半是国央企业,一半是民营企业。
这或许与人们通常的认知有所不同。实际上,在中国,科技创新这件事上国家的推动力度相当大。国家通过制定政策、投入资金、建设基础设施等多种方式,积极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环境,大力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而民营企业则更多是由于商业驱动而投身于科技创新。民营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实现利润增长,不得不不断进行创新,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变化的需求,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民营企业的商业驱动促使其在科技创新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尝试,为中国的科技创新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国家推动与民营企业的商业驱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中国科技创新不断向前迈进。
3、设计思维的两个大步骤
创新并非始于拥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而是从看到一个他人未曾察觉的机会开始。当发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机会后,通过低成本的测试来验证其可能性。倘若能够很好地满足需求,那么便创造了商业价值。在创新的过程中,敏锐的洞察力至关重要。能够率先发现那些隐藏在市场中的机会,是创新的起点。然而,仅仅发现机会还不够,还需要通过实际的测试来验证其可行性。低成本的测试可以帮助我们在投入较少资源的情况下,快速了解机会的潜力和风险。如果测试结果表明这个机会能够有效地满足市场需求,那么就有可能创造出巨大的商业价值。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断地尝试、验证和改进。只有在持续的探索中,才能将机会转化为真正的商业成功。
设计思维拥有众多流派,其中斯坦福大学设计研究中心的 Larry Leifer 教授所代表的流派,将设计思维划分为两个大步。第一步是发现别人没有看到的机会。在这一阶段,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市场趋势以及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从中挖掘出潜在的机会点。这些机会可能隐藏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也可能源于对现有问题的重新审视。第二步是找到一个解决方案。在发现机会之后,就需要运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设计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不仅要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满足用户需求,还要具有可行性和可持续性。通过这两个大步,设计思维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复杂的问题,创造出有价值的产品、服务或体验。
发现别人没有看到的机会又分成三个小步骤,分别是理解、观察和定义需求。首先你要有一个创新的方向,一个懵懂的需求,然后你按照这个需求去观察潜在用户,看看你是否发现这个需求背后真正的价值,也就是它是不是刚需。最后,你再来重新的梳理和定位这个需求。
有的时候客户自己想要什么是说不出来的,客户很难把自己的需求描绘成解决方案,甚至客户都很难清晰地描绘需求。
有一个人去建材市场去买钻头,普通的销售就给他介绍钻头的各种型号和参数和价格,有设计思维的销售就会这样问:
销售:“你为什么要买钻头?”
客户:“买钻头就是在墙上打一个孔。”
销售:“为什么要打一个孔?”
客户:“我要钉一个钉子。”
销售:“那你为什么要钉一个钉子呢”
客户:“因为我要画一幅画。”
其实客户要的不是钉子和钻头,而是要挂画的这个行为,他的需求就被发现了。销售还可以继续问他为什么要挂一个画,挂一个什么样的画。
他可能会说挂一个孩子的奖状,可能是挂一幅结婚照。这个时候他的属性和需求又上升到了另外一个层次和维度。
当然,我们也不要把工具神话,设计思维其实讲究三个维度,第一是需求,这是一切的原点。第二是商业价值,也就是有了需求,能不能变现?
对于商业创新而言,如果不能实现商业变现,那么就不能称之为一个好的创新。商业创新的核心目的之一就是创造经济价值,为企业带来利润和持续发展的动力。如果一项创新无法在商业上取得成功,那么它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此外,技术上的可行性也是商业创新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就像如果没有现在如此良好的 5G 基础网络,就无法随时随地开启线上直播。技术的进步为商业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使得许多原本难以实现的创新想法成为可能。在进行商业创新时,需要充分考虑当前的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确保创新能够在技术上得以实现。只有将商业价值和技术可行性相结合,才能实现真正有意义的商业创新。
二、设计思维可以孵化商业创新
1、有助于低成本试错
对科技公司或者中小企业来说,设计思维才是有价值的,是真正能够帮助企业低成本试错的。
设计思维在商业创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助力你梳理思路,对所发现的商业机会的可行性进行有效验证。通过设计思维的运用,你可以无限地接近商业成功,亦或是早早得知这件事根本不靠谱,你所认为的客户需求实际上并不存在,又或者是实现这个需求需要极高的成本。
设计思维以用户为中心,通过深入的观察、理解和共情,挖掘用户的真实需求和痛点。在此基础上,运用创新的方法和工具,提出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快速的原型制作和测试,不断优化和完善方案。这种迭代的过程可以帮助你在早期就发现商业机会中的问题和风险,避免在错误的方向上投入过多的资源。
同时,设计思维也强调跨学科的合作和团队的共同参与,不同背景的人可以带来不同的视角和想法,从而拓宽思路,提高创新的成功率。总之,设计思维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可以为商业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持,帮助你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做出明智的决策。
我劝大家在做商业创新的时候不要研究别人的商业模式,因为凡是你复制现在看到的商业模式,成功的概率都很低了。
当年淘宝、天猫、京东已经在电商市场三分天下,连腾讯都做不起来,是不是这个赛道没机会了呢?
后来拼多多杀出来了,现在抖音又杀出来了。所以,除非是你有更独特的竞争优势,否则的话不要再去复制现在看到的商业模式了。
其实大家可以好好研究在天猫京东存在的情况下,人家是怎么发现拼多多的?人家是怎么发现抖音的?
我不敢说人家是用设计思维做出来,但是设计思维能够很好地解释这个逻辑。因为设计思维就是一个帮助人们去找到新赛道的机会,然后找到低成本解决方案的一套路径。
2、一定要警惕伪创新
经常有人对我说:“我以为我是在创新。但是到市面上一看,发现和很多人的创新几乎雷同。”事实上,这就是伪创新。
我们现在学的很多工具,别人可能已经玩了几十年了。我最近在看一本美国的关于创新的书,我发现人家确实是有很多成型的工具和方法了,而我们有不少都没接触过。
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胆子大,就能干得好。但是现在的情况是,胆大只会死得快,绝对成功不了,因为现在的对手都太专业了。你凭什么觉得你能成功?你凭什么觉得你看到需求是真需求?
当下众多创业者常常走入两个误区。
其一,认定自己发现的需求属于刚需;
其二,坚信自己必定能够成功。然而实际情况是,你所认为的需求或许根本就不存在。倘若你看到的需求众人皆已看到,那凭什么成功的会是你呢?在商业世界中,需求的真实性需要经过严格的市场检验。不能仅凭主观臆断就认定某个需求是刚需。同时,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成功并非轻而易举。当大家都看到同一需求时,要想脱颖而出,需要具备独特的优势和创新能力。
中国现在有很多的产业链,但是个人创业者或者小团队创者能切入到这个机会里吗?很多产业链的圈子已经很完备了,你凭什么能挤得进去?你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当生态的竞争变得越来越大,小的创业团队会越来越难。当然,也不是没有机会了,可是你要去找其他的赛道。
如果你身为一名创业者,亦或是在企业中负责产品市场、研究服务等工作的人员,那么设计思维将会对你的业务产生极为直接的助益。设计思维以用户为中心,强调深入理解用户需求、痛点和期望。对于创业者而言,通过运用设计思维,可以更好地发现市场中的机会,开发出真正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或服务,从而提高创业成功的几率。对于企业中负责产品市场和研究服务的人员,设计思维能够帮助他们更精准地把握市场动态,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提升用户满意度和市场竞争力。
即使你不是这个领域的人,通过研究这些方法论,实际上也能更好地理解很多市面上看到的好生意的底层逻辑。
当运用设计思维进行推演时,会惊觉其实很多公司并未实现最小可行产品(MVP)。简而言之,这些公司的生意模式根本没有形成闭环。设计思维强调在创新过程中,通过快速构建和测试 MVP,以最小的成本和风险来验证产品或服务的可行性和价值。然而,许多公司在实际运营中,往往急于推出产品或服务,而没有经过充分的验证和迭代。这样一来,可能会导致产品或服务无法真正满足用户需求,生意模式存在漏洞,无法形成可持续的闭环。只有通过设计思维的引导,注重 MVP 的实现,才能不断优化生意模式,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他现在就是不停地靠资本投钱,靠吸引流量把规模弄大,但是从始至终都没有找到他的盈利模式。
他没有真的创造价值,更多的还是在玩击鼓传花,一轮一轮往下融资。
3、不要轻易否定别人
悲观的人永远正确,乐观的人永远前行。
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看世界的方式。你可以悲观一点,谨慎一点,你也可以积极一点,乐观一点。如果是一个创新者,他多半是一个乐天派,他看到的永远是机会。
不要去否定别人是我们做创新孵化永远会提的第一原则。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可能性的,你不要去否定别人。
如果你觉得这个不好,请你提一个更好的,而不是直接拍死他,如果你提不出更好的那就闭嘴。
设计思维在商业创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助力你梳理思路,对所发现的商业机会的可行性进行有效验证。通过设计思维的运用,你可以无限地接近商业成功,亦或是早早得知这件事根本不靠谱,你所认为的客户需求实际上并不存在,又或者是实现这个需求需要极高的成本。
设计思维以用户为中心,通过深入的观察、理解和共情,挖掘用户的真实需求和痛点。在此基础上,运用创新的方法和工具,提出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快速的原型制作和测试,不断优化和完善方案。这种迭代的过程可以帮助你在早期就发现商业机会中的问题和风险,避免在错误的方向上投入过多的资源。
同时,设计思维也强调跨学科的合作和团队的共同参与,不同背景的人可以带来不同的视角和想法,从而拓宽思路,提高创新的成功率。总之,设计思维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可以为商业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持,帮助你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做出明智的决策。
贝索斯的这一举措可谓大胆而富有远见。他组建了一支特种兵,让他们远离亚马逊的日常运营环境,前往美国最具创业、创新和前沿氛围的硅谷。当队员们询问老板去硅谷的目的时,贝索斯给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任务 —— 设计出一个产品来干掉亚马逊。
这一决定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商业智慧。首先,通过让团队置身于充满创新活力的环境中,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硅谷作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中心,汇聚了众多顶尖的人才、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的理念,为团队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资源。
其次,要求团队设计出一个能够干掉亚马逊的产品,实际上是在推动他们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从竞争对手和市场的角度去审视亚马逊的优势和不足。这种自我挑战的方式可以促使亚马逊不断进步和创新,保持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最后,这一举措也体现了贝索斯对创新的高度重视和对未来的前瞻性思考。他深知在快速变化的商业世界中,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生存和发展。通过这种方式,他鼓励团队勇于尝试新的商业模式、技术和产品,为亚马逊的未来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其我觉得值得中国所有大企业都应该好好反思,如果想要在现在的土壤里面去长出一些创新业务是很难的,你的创新的基因文化,你的容错制度都很难去扶持这个东西。
我反而建议如果老板真的有这个决心,你就放一支特种部队出去,让他们设计一个产品来干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