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场能力,作为评估讲师演绎能力好坏的重要因素,一直被讲师所重视。
提升控场技巧,大多遵循“场景-技巧”的模式,也就是针对问题场景,给出解决技巧。
这个模式看似快捷有效,但问题在于,讲师学习了很多的控场技巧,却容易忘记,更无法将多种技巧通过某种逻辑串联起来记忆巩固。
今天的文章来源于《培训》杂志融媒体特约作者何铄锽,他将通过对常见的控场技巧进行归纳分类,找出控场问题出现的彼此关联,帮助讲师掌握课堂控场技巧,从而融会贯通,活学活用。
需要明确的是,大家常说的控场技巧,不能不加区分的都按单个问题场景来寻找解决方案,从而忽略了这些问题之间的内在关联逻辑。
控场技巧,以场景问题进行划分,可归为两类:一类是基于面上的氛围问题,一类是基于点上的个体问题。通俗地讲,前者是课堂上的整体感受,后者是个体带来的场景问题。
讲师控场的底层逻辑关系
— 1 —
你的课堂,整体氛围如何?
要梳理某个事务逻辑关系,找出影响因素至关重要。
课堂冷场:学员数量+课堂关系
课堂上整体的氛围感受,主要影响因素是学员数量与课堂关系。这两个因素,一个是量、一个质,量变质变相互作用。
不良的课堂氛围,诸如课堂沉闷、冷场、甚至是混乱,其本质是学员数量和课堂关系两个因素不断变化组合的结果。
氛围状态逻辑关系图
学员数量,是指课堂中具有了某种关系的学员数量特征,如具有某种关系的学员人数很少,它仍是个体的状态,而当具有这种关系的学员数量较多,它就成为了一种群体状态、氛围。
课堂关系,是指在人际沟通中普遍存在的关系类型。因为教学的本质是沟通,沟通中存在的三种关系类型融合、对立,逃避,同样适应于课堂关系。而融合是良性状态,是无需干预的。
控场之所以重要,恰是因为氛围从良性走向不良,所有不良的课堂氛围,都是都源于个别学员在师生关系中逃避关系的产生,都会遵循先逃避后对立的逻辑。
基于上述两个影响因素,如果课堂上出现了个别学员不愿意听讲,逃避互动的情况,这就是遇到了课堂沉闷的状态。
而随着课堂中,具有沉闷状态的学员越来越多,多到课堂上绝大多数学员都不再与讲师互动,也不再回应讲师的指令,这就从课堂沉闷演变成了课堂冷场。
将课堂沉闷与冷场,这两种不良的课堂状态归到一起,是因为两者在关系性质上的一致性,其区别就在于具备逃避关系学员的多寡。
所以,讲师一旦关注到课堂沉闷状态的发生,就要尽量阻止涉及人员范围的扩大,因为课堂沉闷是四种不良课堂氛围的起始状态。
课堂氛围从沉闷走向冷场,是量变的过程,即在课堂上出现越来越多具有逃避关系的学员的过程。但课堂沉闷并不只有这一种发展走向,它还有另一种走向,便是异议处理。
课堂失控的信号:异议处理
异议处理是表明课堂关系中出现对立关系的最显著特征。课堂中一旦出现了异议处理,就说明师生的对立关系公开化了,当学员或讲师主动将逃避关系提升到对立关系,就是课堂氛围进入失控状态的明显信号。
所以,即便具有逃避关系的学员数量没有增加,哪怕只有极个别学员,只要师生关系处理不当,使得学员产生了对立行为,就会进入到了异议处理的状态,
这恰恰说明,讲师对课堂沉闷状态未给予有效管控,才导致问题的严重程度提升到了课堂失控的边缘。
所以,当课堂氛围进入到异议处理的状态,讲师必须强力干预。因为一旦异议处理未妥善处置,就极有可能上升为现场混乱的状态。
当然,造成课堂混乱的成因较多,要治标治本,还需对症下药。
课堂混乱的另一个重要的诱发因素是课堂冷场。当讲师发出的指令无人执行,或大多数人拒绝执行。那课堂氛围,就进入现场混乱的状态。
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即从冷场上升为了混乱。当课堂上,学员对讲师的指令拒不执行,也不配合,其实质是一种对立关系的公开化。
所以,现场混乱是常见四种不良课堂氛围的终极状态。作为讲师,一定要避免这种课堂状态的发生。
— 2 —
你的课堂,个体场景出现了什么问题?
如果说整体氛围的管控需要讲师具备一定的感知能力,通过与学员的互动过程发掘可能出现的隐患或问题,那么个体场景问题,则更明显的体现为对具体教学过程中的状况的处理。
而对于个体场景问题的分类,应当从角色角度进行归纳。
在课堂上,无论人数多寡,只有两类角色,一个是讲师,一个是学员;基于角色角度,根据出现问题的场景再行细分。
讲师端
讲师在课堂教学推进的过程中,也会存在某些场景下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如果讲师能够提前预防或及时处置,就能做到有效管控。
那么,作为讲师,究竟有哪些场景需要管控呢?
一个是基于时长的,用时失控;
一个是基于内容的,内容错漏。
这是讲师最常见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场景。因为课程的评价标准一般从内容、设计、输出三个角度考量。而一堂正在输出的课程,能够影响输出质量的,只能存在于内容或设计板块。所以,内容错漏的本质就是内容板块出了问题,而时长失控,则是说明讲师在课堂的设计板块出现了问题。
解决好上述两个场景下的可能出现的问题,讲师端的控场,也就能够得到较好的管控。
学员端
要解决学员端的问题,就需要从学员状态学员类型两个维度来归纳,因为它们共同决定了学员的课堂表现。
维度1:学员类型
学员的身份、行为特征决定了学员的类型,有4类学员容易引发课堂氛围的不稳定,分别是领导学员、专家学员、杠精学员、亢奋学员,讲师授课时一定要重点关注,保持互动。
维度2:学员状态
学员类型固然重要,但学员状态也很重要。
学员状态不受类别限制,而是按问题场景进行区分。无论何种类型的学员,只要他们的学习状态不好,也可能造成课堂表现不佳。
不良学习状态的表现形式可归为两种,一种是过冷,即没有反馈,一种是过热,即面临失控。
学员过冷的学习状态,多集中在困倦乏累以及沉闷;
而学员过热的学习状态,则大多集中在讨论跑题或难题解答这类场景下,大多表现为学员在互动中的热情或投入度较高,但讲师却没有做好现场管控而导致课堂失控。
如何打造正向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需要绝大多数学员的课堂表现是正向的。
要达成这一目标,首先需要学员能具有良好的学习状态,所以,对于可能影响学习状态的因素,讲师要有应对之道。
其次,对于需重点关注的学员,讲师需要花费更多的关注度来管理其学习状态。
做好上述两个方面,才能说,学员端的问题场景通过控场技巧得到了解决。
只有面对讲师端和学员端的个体场景问题,都掌握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技巧,我们才能说,对于一堂课程的控场,讲师是有信心的。
因为只有个体场景没有问题,才不会影响到整体的氛围形态。任何控场问题的扩大化,都是一个以点及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讲师的感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影响到课堂氛围形态的走向。
— 3 —
写在最后
现在,总结性地展示控场技巧的内在逻辑关系。
首先,控场问题由整体氛围感受和个体场景问题共同组成。
对于整体氛围感受而言,常见的不良课堂氛围包含了4类,分别是沉闷、冷场、异议以及混乱,但所有的不良氛围都是先从课堂沉闷开始的,而最终会以课堂混乱这种最失控的状态结束。
其次,对于个体场景问题而言,个体指讲师和学员两类角色。
其中讲师端的主要问题场景有两个:一个是基于设计板块的时长失控问题,一个是基于内容板块的内容错漏问题。
而学员端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学员类型和学习状态两个维度,授课中需要关注4类重点关注学员,而对于学习状态,既要防止状态过热,又要防止状态过冷。
四类学员该如何重点关注?
过冷过热的学员应该如何对待?
……
后续我会再次撰稿分享,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最后,唠叨两句,就算准备的再好,讲师在课堂上遇到各种问题也是正常的,只要在逻辑关系中找出应对的解决方法,就一定能化险为夷。
讲师的控场能力,就是在一次次的解决问题之上成长提升起来的。
以“成就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为初衷,《培训》杂志践行专业精进的媒体精神,报道与分析企业培训、人才与组织发展领域的案例、实用方法,探求中国企业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文 | 何铄锽 《培训》杂志融媒体特约作者
来源 | 《培训》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