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刘宏,女,1988年进入首钢成为一名一线焊工,现为首钢技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今天采访的这位技师以焊工身份出道,身为女性要担起这样的手艺活,其中辛苦可想而知。但她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成功结合了焊工岗位的理论和实践,如今更持续致力于钢铁行业的技术创新。她,就是刘宏,获全国劳动模范、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等一系列荣誉。
一名运输部焊工刘宏,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同为大夫的父母,让她从小树立了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意识,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姑娘。
谈及自己的成长,刘宏首先提到的是“贵人相助”。18岁时,年轻的刘宏来到位于石景山的首钢,人生地不熟,毫无背景。幸运的是,她很快得到了领导的培养、帮助和支持,也有好心的师傅手把手教导和提点。同事们也不吝挤出时间,分担部分工作任务,让刘宏得以用更多时间练习技能、参加技能大赛。在长期的训练中,刘宏从最初那个连焊把都拿不好的小姑娘,成长为一名得心应手的焊接工匠。而这一切的背后,更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像我这么一个工人能走到现在,说心里话,没有家人在后边默默支持和帮助是不可能的。我的精气神都使在工作上了,回家后基本上就是什么事都管不了了。”
而刘宏的成长也得益于顺应社会的大背景。随着经济发展,技术领域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也越来越重视这些高技能人才。首钢响应时代潮流,于2007年开始着手开辟三支人才绿色通道。“有一条通道是管理干部的,有一条通道是科技人员的(就是专业的博士、硕士),有一条通道是我们技能工人的。”在技能工人这条通道上,被评为首钢级操作专家,每月可享受几千元津贴;其他不同级别的技能专家,也有不同程度津贴。近几年,首钢更是进一步加大奖励力度,例如:“被评为首钢工匠,在原来工资、奖金收入基础上,每月享受1万元津贴”,“所以说首钢对人才的培养、对人才的重视、对人才的机制,做的是非常好的,而且是持续的。”
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刘宏从未松懈个人努力。“有这机会了,评了首钢工匠、首钢专家了,个人不努力怎么能出业绩?就是说在我成长过程中,我觉得这三条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关键的。”
一名技术研究院员工2011年,刘宏从运输部调到首钢技术研究院,和多名博士、硕士一起开展新钢种可焊性试验和配套新焊材开发以及用户技术服务工作。2013年,经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成立了北京市“刘宏电焊工首席技师工作室”。
该工作室的成立基于一个特殊的国家现实。原来,我国这些年在生产很多钢材上没有一点问题,但是却研发不出配套焊材。“这些年咱们有很多钢材生产出来了,但是配套的焊材却仍依赖进口。”于是,首钢率先致力于研发钢材的同时研发配套焊材,但这并不是一条好走的路。“可能钢板都研发成功了,但是配套焊材没有研发出来,不停摔跟头,不停走弯路。”但刘宏却一直坚持在这条路上,“我们已经见到曙光了,尝到甜头了。”
为了能胜任这个全新岗位,刘宏付出了许多。“我到技术研究院后,跟博士、硕士一起做研发工作,对我来说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过去刘宏在现场干活,用什么焊接方法、用什么焊材,都是按照现成工艺。而在全新的焊材开发工作时,所有的东西都是全新的,除了实践经验,理论基础也必不可少。“这个理论基础实际是最困扰我的,所以说投入精力也应该在理论知识上下功夫。多下功夫、多看书、多跟博士、硕士请教” 。
刘宏工作室一开始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对不同规格、不同品种的各钢种焊接认证、摸底实验。“尤其是强度级别特别高的特厚板,特别容易出现焊接裂纹。比如咱们那种水电站用钢,150毫米厚,加工组对都是一个大问题,在焊接过程当中特别容易出现焊接裂纹。这种不同规格、不同品种各钢种的认证,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挑战。”但刘宏坚信,用理论指导实际,用实际支撑理论,办法总比问题多,认证肯定能做好。
刘宏工作室对首钢产品持续滚动开展焊接技术研究,形成适合首钢产品配套的焊接工艺。在工作中刘宏逐渐认识到焊接性分析工作不能落后于钢种开发,应该同步进行。比如在800MPa高强水电钢开发过程中,刘宏提出的钢中元素成分对预热温度的影响,反过来要求钢种开发人员在成分设计时就要考虑到焊接性的影响,最终确定了800MPa级别钢板的成分设计。
刘宏工作室经过多轮次试验,最终成功开发出适应野外恶劣环境下施工的800MPa级水电钢配套焊材,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突破了800MPa级水电钢应用的行业难题。凭借焊材质量及技术服务的优势,首钢在严酷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以非最低价中标国内承担施工的首个国外800MPa级水电钢项目——老挝色边—色那姆水电站项目。首钢钢板+配套焊材+焊接工艺一体化解决方案,完全替代进口,提高了中国水电、钢铁业的国际竞争力,并已广泛应用于多个国内外高水头、大型水电站,该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和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如今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改进了首钢传统的“以钢材引导焊材研发”的用户思路,“有时候我们的配套焊材都研发成功了,然后回过头来从提高焊接性能角度指导我们首钢钢材的开发。”刘宏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助力首钢钢材不断进步,实现首钢钢材的腾飞。
关于新技工培养与成长的建议从业32年的刘宏如今也有着巨大的困惑。“我接触的都是咱们国家重点的工程,发现在重点工程施工中的专业焊工很少。”她坦言当今社会浮躁、干技术又枯燥,孩子们也娇气怕吃苦。为此,她说:“一个人其实就是要做好人、做好事,要守得住心,耐得住寂寞,尤其是在学技术方面。”
在技师人才的培养上,刘宏希望能加强技师理论和实操的培训。“只有理论跟实际结合起来,才能让技能和理论在产品上得到充分发挥,让产品更优化、在工艺上更创新。”其次,“技能人才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当今国家还有企业都在倡导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一个人要干到老、学到老,体会学习的快乐。最后,“严格要求专业技师学院的准入门槛,力求在质量上加强对技师的培养。”
尾声如今北京市刘宏首席技师工作室,已经升级为国家级刘宏技能大师工作室,致力于解决实际生产难题、创新工艺方法、传承培养人才。很多时候,为了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加班加点依然是刘宏工作的常态。刘宏向我们展示了何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也向我们诠释了何谓“兢兢业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