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企业核心竞争力重要组成,来源于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来源于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水平与积极创造。专业技术人员能否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能否自觉加强素质能力建设、紧跟科技步伐不断成长,与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实施管理的水平和艺术息息相关。
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中推进人才梯队建设,有利于指明技术人员成长发展方向和路径,保障专业技术人才成长所需资源,形成专业技术人才成长机制,对构建一支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破解专业技术人员管理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专业技术人才梯队建设的思路与方案
(一)梯队序列的平台构建
专业技术人才梯队建设的第一步,是要建立起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梯队序列的平台,为构建人才梯队奠定基础。专业技术人才梯队序列可以划分为岗位、职称、荣誉三个梯队序列。
岗位梯队建立在具有相似工作性质、任职要求的一系列岗位的基础上,其划分要依据企业战略,同时也要结合组织规模因素,一些比较大的组织将专业技术序列进一步划分为设计研发序列、生产技术序列、质量管理序列、财务审计序列、人力资源序列、信息支持序列等。此外比较常见的还有高层、中层、基层等层级,是根据专业技术业务特点以及管理需要,对岗位梯队进行的层级划分。
职称梯队是员工的水平、能力及工作成果的体现,能够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职称通常分为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助理级、技术员级五个级别,也有设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助理级四个级别。从当前职称评聘条件上来看,不同级别的职称对学历层次是有要求的,学历有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等区分。
荣誉梯队建立在企业赋予的专业技术人员荣誉称号的基础上,是一种业绩、能力、地位以及对企业的重要程度等的综合表征,是体现个人声望和企业认可的重要载体。荣誉梯队的名称繁多,比如常见的用领军、拔尖、骨干和基础人才来进行表征,分级评判的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来源于对以往工作成绩的评价,另一方面以人才测评的结果为参考。
(二)人才梯队建设规划
人才梯队建设规划是进行人才梯队建设的蓝图,其主要任务是制定企业中长期对不同序列、不同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层次、数量和质量的目标,设计科学的方法并配套相应的保障资源,体现企业的发展要求。
梯队建设规划有两个层次,一是总体规划,即人才梯队建设的干系统,内容包括:计划期内人才梯队建设总体目标、筹划安排、实施步骤、政策措施以及总的预算。二是梯队规划子系统,即具体的人才梯队建设规划,主要包括继任计划、晋升计划及辅导计划等专项计划。继任计划主要解决最关紧要的岗位技术其后备人员如何有序接替。晋升计划是对整个梯队有计划、分阶段进行布局,实现递进发展的前瞻性安排。辅导计划是对梯队人才的培训指导[1J。
(三)梯队人员的选拔
首先要明确选拔原则。企业需要态度好、业务精、技术过硬的专业技术人才,从企业内部培养是最科学、高效的途径。因此,按照“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的原则进行后备人才的培养。
其次要明确选拔条件。从德(德行)、知(知识)、资(资质)、绩(绩效)、技(技能)等多维度创设评选指标,进行系统考核选拔出品行优良、知识全面、潜能较高、业绩出色、能力突出,综合素质较强的后备人员,同时参考性格特征、职业倾向等。
再次要明确选拔程序。一是确定储备岗位,各职能部门按照公司发展战略和组织目标的实现需要,确定需要储备后备人才的关键岗位。二是进行人才盘点,各职能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通过个人材料、绩效分析、调查表、访谈等形式对组织内部人才的现状对照检查,确定内部选拔或是外部选聘。三是储备人才评估,各职能部门确定重点岗位与意向储备人员,交人事单位评估,并提交总经理办公会议讨论确定。四是实施建档管理,确定正式储备人才后,人力资源部门建立储备人员档案,并确定培养方案,进行持续跟踪督导。
(四)梯队人员的培养
首先应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根据岗位、职称、荣誉等梯队序列设定培养方向,经与储备人员沟通了解其个人情况,为其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具体指导后备人员的培养实施。
其次要做好培养方案落实执行。积极鼓励各职能部门领导参与到后备人员的培养工作中来,通过目标责任制、签订责任书确保相关部门的目标、要求和责任,将培训方案实施到位。
再次要选择合理的培养方式,采用包括内部导师、岗位轮换、内部培训、在职培训、外部培训等方式。根据培养方式的适用条件,考虑梯队人员的所处层级和个人特点,整合企业各部门的优势资源,最大程度地提升培训的效果。
最后应加强各阶段时期内的培养考核工作。借助助培养考核工作能够迅速发现可能存在的误区,并动态调整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调整培养教学活动。
(五)梯队建设的评估与管理
成为梯队内人才中的一员,虽然已满足梯队人才的选拔标准,但人选梯队后并不是一定可以走向相应的高级技术岗位而万事无忧。梯队内的人才仍然需要通过不断努力学习,提高各种综合方面的能力,达到晋升标准才可以有机会晋升,否则就可能前功尽弃。人才梯队需要通过管理与评估,实现能者上、庸者下的机制,所以对梯队内人才的定期考核、合理管理就是重中之重。
首先应定期开展考核评估。规定一定时间对梯队内的人才进行考核评估,以评判人才的提高程度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距离,对有待加强和改善的短板,如专业知识、工作技能、人生观价值观、发展潜力等进行评估,根据考核评估来调整培养节奏。
其次应定期增减梯队内的人才,一方面,每年会有部分梯队内优秀人才走上晋升的岗位,需要补充这部分梯队人才;另一方面,有些梯队内的人才,因为与工作的不相适应,或者身体的原因不再符合要求,需要淘汰不符合梯队人才要求的人员来保证梯队人才的质量,同时实现让梯队内的人员有压力、有动力。
再次需要对梯队人才及时进行激励、引导。梯队内的人才的晋升受很多条件的限制,有时机会来了能力还没有达到,从而错过了机会;有时能力达到了但等待的机会还需要更久。因此要注重与梯队内的人才进行交流,及时发现思想问题,对其进行合理的激励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