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是员工因向所在的组织提供劳务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酬劳。狭义的薪酬指货币和可以转化为货币的报酬。广义的薪酬除了包括狭义的薪酬以外,还包括获得的各种非货币形式的满足。
薪酬问题是职场中的每一个人都最敏感的问题,一套具有强大激励作用的薪酬体系,既能帮助公司招到高质量的新成员,又能为公司留下业务骨干,从这一方面来看,薪酬的确定确实关系到公司的长远发展。
调薪因为目的不同可分为以下4个类型。
1.定期调薪
定期调薪是企业薪酬管理机制的一部分,一般企业都会从制度上明确每年调薪一次。
2.结构性调薪
结构性调薪主要是指因企业薪酬体系、结构、标准等发生变化,而需要将现有员工薪酬调整后套入新的薪酬体系中的一种调薪行为。
例如,搭建新的薪酬体系之后,现有人员按照拟定的职级放到对应的薪酬宽带。其中,有少部分人低于薪酬宽带的下限,那么将低于下限的人的薪酬调高,使所有人的薪酬在新体系运营之时都包含在宽带之内,就属于结构性调薪。
3.个别绩效调薪
在日常管理中,对绩效表现特别优秀的员工,可以给予个别绩效调薪。个别绩效调薪就是指在非定期调薪的时点,对个别业绩优秀、为公司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给予的调薪行。触发个别绩效调薪的几大背景具体如图所示。
在实际工作中,建议大家慎重考虑后再进行个别绩效调薪,因为它是只针对个别员工进行的调薪,这里面可能存在 “会吵的人有糖吃”的不公平现象。
4.晋升调薪
晋升调薪通常指因为员工管理职务或专业职级晋升而触发的调薪行为。一个富有激励性的管理体制,薪酬除了与业绩挂钩之外,通常还与职级体系挂钩。在双通道普遍存在的今天,无论是管理职务的晋升还是专业职级的晋升,晋升者都有机会获得加薪。这么做的目的是更好地激励员工,让他们看到能力提升和责任的加大都是有回报的。
然而很多HR在确定薪酬时,常常面临以下几种棘手的难题:
一、调薪思维误区
1、只想少花钱
“你们招得都是什么人啊,连xx都没听说过,你叫我怎么带啊”业务leader抱怨道。
“我们也没办法,老板说了要控制人力成本。工资就给这么多,能招到人就不错了。好不好用,你就带个试用期呗,不行就开掉咯。”焦头烂额的招聘主管这样说。
说好的员工是“资本”,为何实际还是“成本”?
这其实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从会计实务的角度看,给员工支付的工资金额会被分别计入生产成本、销售成本、管理成本,这个时候员工确实是“成本”。
企业财务会一直提醒老板:这个月发了多少工资,下个月要发多少工资,这些工资占了生产成本多少百分比,销售成本的多少百分比,管理成本多少百分比,这个月工资超预算了,帐上的钱要是发了工资货款就付不了...
所以大部分企业会对工资预算控制得非常严格,老板们也会对这个“成本”重点关照。
当企业视人力为成本时,为了控制成本(因为降低成本是企业盈利最直接的手段之一),可能会录用工资要求较低的员工,而容忍这类员工较低的工作技能和专业素质。
然而事实上,为了让这类员工达到平均绩效水平,企业会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和管理成本。
很简单的例子,企业为了省钱招了一批生手,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将其培养成半熟手,为了控制这些半熟手的产品质量又委派了个熟手做主管。
先不说一个月时间支付的培训成本,单说这一个月没出活也是有时间成本的,还没算多了个主管的管理成本。
2、新老员工薪酬倒挂
“我跟老板好几年了,到现在一个月才12K,新来的那个小李一进公司就是14K。他干的活和我一样,没见他比我强多少,凭什么比我多拿那么多?”小张喝了点小酒后和几个公司老哥们埋怨着。
企业不断面临新员工工资高于老员工的情况
由于劳动力市场发生的变化,企业会不断面临新进员工的工资水平高于老员工的情况。
其中关键性技术岗位、业务岗位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水平快速上涨尤为突出。这一状况在短期内无法逆转。
劳动力市场决定了价格,说白了就是你不花那么多钱,你请不到人。
二、调薪方案的硬伤
1、二八原则
小广播:“知道不,苏经理给WD公司挖走了,听说走的时候还到人力资源部发飙,把袁总监堵在办公室一通骂,说袁总监不懂研发,不懂技术,不懂管理。”
老赵笑笑说:“老袁是给老板背黑锅啊,那个调薪表是老板最后定的。说是为了照顾其他员工,只给苏经理加了15%。老苏这一跳,至少翻个倍啊。等老苏混好了,说不定我们也有机会。”
2、如何合理调薪?
调工资是企业员工最紧张的事情,比发奖金还重要。企业也紧张,不调吧,直接就会面临人手不足,还会跑掉几个关键人才;调多了吧,财务上要承受很大的压力;调少了吧,员工有怨气,又要喊“给多少钱,干多少活”了。
企业规模小还好办,老板自己亲自出马,一个个谈,你加多少,他加多少,皆大欢喜。企业规模大了还真不好办,每次调薪就和打仗一样。
其实员工调薪管理制度总结下来只有两个数字:20 / 80。20%的员工创造80%的企业价值。
◆首先确定企业是为这20%的员工而调薪的,找出这20%的员工。
20%中的80%:他们面临的基本是结构性调薪问题,换句话说就是这些人才遇到了职业瓶颈,如果他们不能晋职晋级,加薪是很难的。
20%中20%:这些人才遇到的是外部市场价格持续上涨的诱惑。
◆其次剩余的80%员工并不是调薪的重点对象,他们的调薪情况要与之前找出的20%的员工区别开来。
80%中的80%:需要为他们设置一个覆盖生活成本的调薪幅度,比如CPI增长率、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行业增长率等影响劳动力市场价格的因素,选择最符合市场的某个比率作为调薪幅度。
80%中的20%:这类员工可能没有机会参与调薪,因为其中有新近入职的员工和随时可能被动离职的员工。
解决80%员工的调薪问题后,企业只需要将注意力放在那个重要的20%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