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源 | 环球人力资源智库(ID:ghrlib)
作 者 | 半月
前不久,京东总部1号楼内灯火通明。刘强东面对媒体,罕见地袒露心声:“希望让大家更好理解我和京东。”
他提到了一个庞大的数字:到今年二季度末,京东员工预计将达到90万名,未来三年甚至可能突破120万。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相当于一座中型城市的人口规模,远超绝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京东为何如此“重”?刘强东的答案直指核心——供应链。
围绕这三个字,京东建立起庞大的物流帝国,如今更将触角伸向外卖、本地生活。支撑起这一模式的核心要素,正是人。透过京东庞大的人才布局,我们能清晰看到刘强东的战略落点,以及他对企业“一号位”的深层思考。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6月17日,刘强东在北京亦庄京东总部1号楼媒体沟通会中的自述分享。
90万员工背后:供应链帝国的“人海战术”
在京东总部,刘强东回忆2009年与亦庄签协议建总部时,他们畅想的未来是容纳“1万人”。如今,这个数字翻了90倍。京东的“重”模式,本质是用人力换效率、用规模换体验。
12万骑手饱和签约
京东目前日均入职三四千人,CEO许冉透露,京东HR团队正“饱和工作”,全力签约全职外卖骑手。截至6月数据,京东全职骑手已超12万人,月底将突破15万。且每个骑手都拥有唯一编码,纳入严密体系。
1600个仓库与30天周转
支撑京东“低价”的核心,是遍布全国的1600个仓库和仅30天的库存周转效率。这背后是无数仓储、分拣、配送人员的精密协作。
欧洲本地化2000人
京东的国际化不走轻资产跨境电商,而是本地基建、本地采购、本地发货。目前仅在欧洲,京东就已雇佣超过2000名本地员工。
当其他互联网大厂追求“轻”时,京东选择了一条更重、更难的路。这条路的核心成本不是服务器和代码,而是人。90万员工,是京东供应链帝国最坚实的底座。
刘强东的“一号位”标准:什么样的人能扛起千钧重担?
90万员工的管理,对任何企业都是巨大挑战。刘强东在自述中,也透露出对“一号位”能力的严苛标准。
1.长期艰苦奋斗是底色
刘强东坦言员工辛苦,但企业必须保持拼搏。“行业极度内卷,京东不拼活不下去。”
一号位若不奋斗,团队必然躺平涣散。他回归后一年半给全员涨薪7次,“再差的人也能涨50%”,确保奋斗者获得回报。
2.懂行且能打胜仗
刘强东直言2017-2022年是京东“失落的五年”——“没有创新,没有成长,没有进步”。背后原因之一,或是管理层偏离了业务制胜的核心。
刘强东选择“手把手教出”的许冉接任CEO的原因很直白:一把手必须懂业务、能带团队打胜仗。重“做人”多于“做事”的领导,只会让团队陷入内耗。
3.敬业与献身精神
京东物流坚持为一线快递员缴纳全额五险一金,18年累计支出超1000亿元。
刘强东说:“如果不交,这些钱都可以合法成为我的财富、可以成为我们京东利润,这不是非法的,因为在中国快递物流业,外包员工是合法的,但我们就从来不做这事。”
他选择把钱花在员工身上。一号位若斤斤计较、不愿投入,企业必失格局。
4.勇于担当“承重墙”
京东模式注定“慢”。建欧洲本地化体系耗时四年,品牌出海计划预计再干五年。一号位是顶住经营与管理压力的“承重墙”,必须敢于喊出“让我来”,成为组织绩效的第一责任人。
5.有公心,举贤不避亲更以贤为先
京东员工规模庞大,地域、背景差异巨大。刘强东强调五险一金覆盖所有快递小哥(北京平均月薪超1.3万),体现制度公平。一号位在用人、评奖、考核时,必须具备全局意识,唯才是举,才能服众。
6.灰度领导力:能容得下“沙子”
管理90万人,不可能非黑即白。刘强东重提与美团王兴的私交,坦言竞争时“他可能不舒服”,但仍希望“找机会喝酒”。正如任正非所言:“只有灰度的人才能当领袖。”一号位需包容矛盾,团结一切力量朝目标前进。
人才管理:从成本中心到战略支点
刘强东对“失落的五年”的痛斥,与对90万员工体系的构建,形成鲜明对比。这揭示了他对人才管理的深层认知:
人才投入即战略投资
给骑手交社保、为快递员涨薪,看似成本高企,但刘强东算的是大账——用户体验提升带来复购,员工稳定提升服务质量,最终反哺供应链效率。他说做外卖“前端可以永远不赚钱”,靠后端供应链盈利。人才投入的逻辑如出一辙。
价值观是人才管理的基石
“合法赚钱”、“对员工负责”、“让品牌商赚钱”...京东的价值观不是口号,而是转化为五险一金、采购议价、30天周转的具体行动。这让90万员工形成合力,而非一盘散沙。
人才结构决定业务结构
从12万骑手到欧洲2000本地员工,京东的人才布局精准服务于“本地生活+国际化”的新战略。许冉在哈尔滨督战骑手招聘,刘强东谋划品牌出海人才,二者目标一致:让人才结构与业务战略深度咬合。
重剑无锋,“人”是终极护城河
京东的“重”,看似笨拙,却构筑起难以复制的壁垒——当对手在流量和算法上内卷时,京东在人的管理与协同上持续深耕。这需要一号位兼具战略定力、实干精神与灰度智慧。
刘强东的思考与实践揭示了一个朴素真理:企业竞争的本质,终将回归到人才质量与组织能力的竞争。
能扛住90万人的重担,才可能驾驭更广阔的未来。这或许就是京东“重剑无锋”的终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