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层又当爹又当妈,拿者中层的薪资待遇,干着高层、中层、基层的活。没办法,一个人拿一个人的薪资干着三个人的活,这是创业公司真实且务实的生存写照。
只是业务跑通了零到一以后,解决了生存问题,为了发展,催生了一把手开始向管理拿结果的意愿和欲望。
逐一聊下三项技能:
第一项:选拔和培养有能力的基层管理者
选拔基层管理者,是中层的重要的人才选拔权利,也是中层最重要的职责之一;
选拔干部是一项富有挑战的工作,需要对员工有充分的了解,才能知道谁更适合担任,这里面是一次次的观察、一遍遍的考验,投入大量时间的工作。
我需要特别提醒你:让员工领导团队和领导项目,是两种识别人才的方法。
很多中层为了图省事,直接选拔一个自己熟悉或者私下的朋友担任基层领导,这样的下属面临两种组织风险:
风险1,跟自己的风格太像,人员结构不够多元化;
风险2,这样选出的下属不喜欢挑战自己的领导,从而阻挡了领导梯队的畅通。
选出来之后就是培养,中层需要艺术性地运用权力,激励和指导下属经理,而不是贬低或者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很多中层对下属犯错的本能反应是:
当着他们下属的面进行严厉的批评,让他们觉得自己毫无权力。
谨慎地运用权力,对中层来说非常重要,中层要清楚地知道给予批评的最佳时机是:
私下而不是公开,以及如何传递这种反馈意见,就事论事,而不是批评一个人的性格或者智力水平。
第二项:让基层领导对管理工作负责
大公司的中层管理者,能管理十几位直接汇报的基层经理和近百位员工,不可能亲自处理每一件事,授权给基层领导,所以对他们的管理进行监督和及时反馈变得很关键。
中层领导做某项工作的技术水平可以不如下属好,但必须会评估不同类型的工作,知道哪项工作做到什么水平就够好,才能合理地评价基层领导。
这样的评价还要结合下属决策的质量、绩效反馈的频率和质量,以及与其他部门协作的能力和通过团队产生结果的领导能力。
如果对下属的评价不够好,就需要及时调整,该纠正纠正,该换人换人,也就是说,中层就已经被要求有“斩马谡”的勇气和自信。
调整一名普通员工的理由往往很清楚,业绩不佳或者他的价值观不符合公司的要求,但调整一位基层领导或者将其解雇,涉及到很多无形因素:
不够重视管理,或者没有在管理方面花足够的时间。
这是必须的一步,如果让业绩不佳的一线领导继续待在原有岗位,势必阻滞领导梯队的源头,流失业绩出色的优秀员工。
无数次血的教训是:请把不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
第三项:协调各部门配置各种资源
如果说前两项都是“对人”,在各部门调拨资源就是“对事”。
中层一般管理者几个基层部门或者团队,不能把一个个部门孤立,中层要对所有团队的整体效率负责,学会资金调拨、技术资源配置、人员配置以提升业绩,同时打破各部门之间的藩篱,促进信息、想法的自由流动,这是一项需要通过实践才能掌握的艺术。
中层需要回答下面九个问题,来审视有关资源是否有效利用:
问题1,每个部门是否能够按时完成任务,并在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方面达到要求?如果没有,还需要其他什么资源?
问题2,我们是否拥有最佳的内外部资源组合?这种组合应该如何进行调整?
问题3,哪些部门在浪费资源?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问题4,考虑到整体的产出要求,现有的部门结构是否合理?哪些资源需要重新配置?
问题5,哪些人不适合在这里工作?如何尽快让合格的人员替换他们?问题还没有结束,考虑到个人和部门的具体资源要求,还需要做出其他判断。
问题6,哪个部门工作最有效,并应该给予新的挑战性项目(风险最大的项目)?
问题7,哪些部门应该获得更多的资源(因为它们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资源)?
问题8,谁应该得到最大幅度的加薪?
问题9,谁最需要教练辅导?谁需要我投入更多的时间?
中层需要从以上三方面进行转型,当然,从整个公司来讲,也要对中层、基层管理者的权责进行有效的区分,不能把什么事情都丢给中层,让中层疲于奔命,也不能直接架空中层,让其直接失去作用。
美团成立前五年,业务扩张很快,对人才需求量大,中层基本都是空降,在2015年左右美团的一个总监会上,有人指出,美团2010年成立到现在,在坐的十几个总监,有哪个是培养出来的?全部是空降的!
由此,2015年前后,一大批内部成长起来的管理干部成了中层,成了美团重要的腰部力量。
总 结
中层最重要的三项管理技能:
1.选拔和培养,选拔和培养有能力的基层管理者;
2. 授权和分工,让基层领导对管理工作负责;
3.协调和调配,协调各部门、调配资源。
来源|五年陈